作者:王大鹏
如果给你三分钟时间,你打算怎么度过?是发会呆,是刷会短视频,又或者是打一局小游戏,还是去了解一个气象话题?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我们每天都要跟气象打交道,比如每天起床后都会不经意地看看外面,瞬间判断一下今天天气如何,是刮风下雨还是阳光和煦?其实,气象就在你我身边,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成自然”而似乎忽视了它的存在,它的重要性,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刘禹锡曾用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出了天气变化的无常,就好似我正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窗外阳光明媚,但是如果我来到户外,却很有可能站不稳脚,毕竟外面正在狂风大作。
作为一个从事科普研究的人来说,个人实际上比较关注气候变化的议题,尤其是在西方一些国家,这个议题因为党派性的极化具有了一些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是有科学依据的,也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拿2022年这个单独的年份来说,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众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各地轮番上演,甚至有文章指出,地球的15个“气候临界点”已经被激活了9个!所以,对于科普来说,我们也面临着更加紧迫的任务和需求,不仅要让公众知道气候变化是什么,更应该敦促每个人都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不过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大家更关心的实际上还是身边的天气和气象,似乎气候属于更宏观的范畴,这也要求科普需要从公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或者说要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科普的对象最关心的是科普人员关心他们,而非科普人员讲了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
如上所述,虽然我关注气候变化的科普,但是毕竟非专业人士,因而往往也难以明确区分天气、气象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不过幸好有一套书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国庆前夕,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2015“十大科学传播人”、全国气象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朱定真老师寄来了刚刚出版的定真气象科普丛书,而且还是一套签名版。
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匆匆翻阅了一遍,收获颇多。每一本书都聚焦于一个主题,分别是《云谲波诡:看懂气象现象》《冷暖更迭:探秘身边气候》《风雨同行:走进生活气象》《寒暑相推:解析二十四节气》。这套书主打3分钟了解一个气象话题,同时每一本书中的各个话题是彼此勾连的,循序渐进的。比如《风雨同行:走进生活气象》就抽丝剥茧般地剖析了气象如何像双刃剑一样影响环境、农业、军事、交通、体育、健康等等,同时书中还提供了大量运用气象科学提高生活安全性和品质的小贴士,可以让读者易看易懂,易学易用。再比如,有一句调侃的话说,天气预报是唯一想说实话,而总也说不准的物种,而《寒暑相推:解析二十四节气》则从天气预报员的角度解析天气,不仅呈现每一个节气的美丽画卷,更深入剖析其物候、时令相对应的天气气候现象和气象科学原理,同时介绍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更饶有趣味地围绕着二十四节气的民俗谚语,消除一些常见的误解,正本清源。
在一篇名为《做“四真”“八有”的科学传播人》的评论中,我曾说过朱定真老师的科普是“四真”“八有”:真懂、真会、真爱、真做、有“志”、有“才”、有“料”、有“道”、有“人”、有“趣”、有“闲”、有“粉”。而这套书的出版恰恰体现了“四真”“八有”的鲜明特征。
我们最近一直在倡导科普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但是个人认为这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对科学知识有系统的掌握,或者说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否则价值引领就可能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同时这也表明,科普的价值引领功能需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不能脱离开科学知识谈价值引领,更不能贬低科学知识在科普中的作用,定真气象科普丛书就是让公众系统了解天气、气象、气候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形成科学认知,进而采取必要的行动,提升个人的气候科学素养。
这套书以问答的形式一一铺陈开来,以科普中最常见的问题入手,为读者提供“视角新颖、案例详实、语言通俗”的答案,做实做到了为公众“解疑释惑”。对于读者来说,并不一定要一口气读完这套书,也许你也可以每天拿出三分钟来了解一个气象话题,这应该既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也有可能会成为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一只“蝴蝶”。正如温伯格在《最初三分钟》中所表达的那样,“大爆炸的最初三分钟时间,为之后138亿年的宇宙打下了基本的底色,也决定了在这个宇宙中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终极命运。”所以如果给你三分钟,我建议你不妨去了解一个气象话题!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研究室副研究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北美都市脈搏 » 每天三分钟带你了解一个气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