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同名儿童文学改编的动画剧集《故宫里的大怪兽》第二季开播,孩子们将再次开启在故宫里的大冒险。故宫与童话,乍一听,是两件不相干的事儿。故宫有史可考、有据可依,宏大深厚、气象万千,这些形容词大抵与童话是不搭界的。可是,谁知道故宫在夜深人静时会发生什么呢?
看,在故宫太和殿的屋脊上,在“骑凤仙人”的率领下,“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等10只神兽,600年如一日,值守紫禁城。在作家常怡的笔下,孩子们打开了与神兽交流的通道。
而现实中的故宫,在这些年来也展示出了它的另一面——故宫是普通人创造的故宫,每一个平凡小孩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童年,也可以由此出发,去探索中华文明的秘密。
故宫就是“家门口最大的公园”
对小时候家住北池子大街的常怡来说,故宫在童年记忆中并不是一个“厚重”的地方,从爷爷家出发,走路3分钟即达,那就是“家门口最大的公园”。不少从故宫博物院退休的老人,是常怡家的邻居。在那个电视还没普及的年代,闲来无事,街坊们就爱坐在胡同口聊天,到了晚上,老人们就特别爱给孩子们讲宫里的事儿。
小朋友们最爱听的就是关于宫里“怪兽”的故事,有些害怕,又更好奇——那些遍布紫禁城的“怪兽”,在深夜是如何“活”起来的?
“巍峨的宫殿其实内部采光并不好,孩子可能会觉得阴森森的,但因为听了那些‘怪兽’的故事,孩子去逛故宫时就会循着故事的轨迹去寻找它们的踪迹,就这样慢慢地,我们开始了解故宫、理解故宫的文化。”常怡说。
一个住在故宫边的孩子长大后,也更能与被家长带着逛故宫的孩子“共情”,当看到孩子还不能与略显厚重的传统文化产生心灵的交集时,常怡觉得,是时候召唤出“怪兽”了。
“很多人小时候都痴迷‘怪兽’,但很遗憾,以前这些‘怪兽’大都来自国外动画片。其实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有那么多‘怪兽’,这是传统文化中最有趣、想象力最丰富的一部分。”于是,常怡决定,要召唤“中国的怪兽”。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龙、凤、狮子,屋脊上还有天马,是忠诚、勇敢、胜利的象征;狎鱼,龙首鱼尾,因其生活在海里,寓意灭火防灾;狻猊,降服百兽,护佑平安;獬豸,象征司法公正;斗牛,龙头牛身,镇邪,护宅;行什,人身猴脸,传说有防雷功能。除了这些站在屋脊上的神兽,故宫里收藏的珍贵文物中,也到处可见各种“怪兽”的身影。
常怡说:“创作《故宫里的大怪兽》,不仅因为这是一个让孩子了解故宫的很好入口,更因为神兽本身承载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每一个都是有讲究的,寄托着先人的无穷想象力和美好的祝愿。”
故宫可以是轻盈的、有趣的
故宫曾经是皇家居住的宫殿,如今是大家参观的博物院,总之,它一直“活”着。故宫所承载的文化是多元的,建筑与文物固然典雅厚重,但这并不妨碍它有很多种模样,它可以是轻盈的、有趣的。
《故宫里的大怪兽》是童话,还从2021年开始演绎为动画剧集,第一季上线后就入选了多个榜单,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喜欢。
动画剧集总制片人张苏粤介绍,剧集采用“真人+CG”的模式,出于两个考量:一是原著儿童文学共有18册,覆盖小学全年龄段,孩子们进入高年级后,心智迅速成熟,在动画剧中加入真人实拍,符合孩子的口味,也在感官上突出了“平行世界”双线叙事的合理性;二是为了全方位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实拍向孩子们真实展现故宫的建筑和文物,通过动画创造出一个奇幻国风世界。
吸引常怡的不仅有神兽,她还追着宫里的野猫跑,远远地观察过黄鼠狼出没,看着乌鸦落停在树上又成群飞过角楼……所以在书中,常怡也创造了一只名叫“梨花”的猫,是古代宫中妃子养的“宫猫”的后代,还是故宫里最畅销报纸《故宫怪兽谈》的主编。
在现实中,故宫有200多只野猫,每只猫都有名字,故宫还为它们设计了系列文创产品,撸猫也成为很多年轻人进宫的打卡事项之一。故宫还有狗,名副其实的“大内御犬”,每天闭馆后负责安保巡逻,十分敬业。于是,故宫又开发了狗服。猫猫狗狗,都是故宫。
故宫可以看到、触到,还可以听到。今年8月,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出版了一本新书《故宫的声音》,46种声音都是从故宫实地采样而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北美都市脈搏 » 平凡小孩也能召唤出故宫里的“怪兽”